浅谈计量——起源与发展系列

2021-04-20   浏览次数:0

  对很多人来说,计量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对一个高端制造业来说,计量是质量控制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计量管理不仅可以降低生产工艺关键过程的差错,还是客户对企业做供应商审计时的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因此,良好的计量管理对企业而言十分重要,在生物制药等高新技术制造业中,计量和计量体系可以说是企业的生命线。

  本人在制药企业、生物制药企业和第三方检测校准企业工作多年,相对来说对计量的相关概念比较熟悉。但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也发现,实际上有很多人对计量比较陌生,对于例如校正、校准、校验、检定的概念不清晰,经常混淆这几个概念的含义,很多人对其中涉及到的设备生命周期更是仅一知半解。如果不科普计量相关的理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流程。

  鉴于此,我将通过一系列文章来解释计量在企业内部应该占据的位置,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的计量管理体系,并搜集企业内部计量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来向大家科普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的一个体系——计量体系。

  正如每一天都是从清晨开始一样,任何故事都有一个开头。在这个系列的第一节,我将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计量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和中国计量法定义的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当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到了“交易”出现的程度,如何以一个权威的标准来衡量每一次的“交易”是否公平公正,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

  此外,当人类开始出现筑城、建房等工程活动后,如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保证或者衡量工程的质量,也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古埃及的人们在建造金字塔时,只有简单的铅垂线、木质方尺和标尺,但他们的测量已经可以精确到毫米。他们发明了稳健和精确的方法,对长度、面积、体积和重量进行测量。也用时间来衡量大的工程或旅行,例如某场持续一月的旅行或战争。

  还有很多度量起源于身体个部位或随处可见的材料,这也是人类早期社会进行度量的一个显著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且度量不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甚至因此而引发战争。

  度量不统一最明显和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发生在中国的春秋和战国时期。抛除制度不谈,这一时期的中国很类似古希腊。由于中央集权衰弱,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各自为政。

  诸侯国内往往有一套独属于自己、且有很强地域色彩度量方式,甚至各国马车大小标准不一,导致各国的车道也大小不一,极大的增加了交流成本。

  这也是秦始皇一扫六合后统一度量衡的其中一个原因。

  即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上终于破天荒的首次出现了一个统一的度量制度。中央政府第一次以律令的形式规定了中国的法制计量制度,这一点在后续中华文明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在这一整体制度的指引下,大一统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来诸如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令人瞩目称赞的辉煌遗产。

  不过从秦统一度量衡开始,中国计量(度量)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到了汉代,中国将会出现一位颇为令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为中国计量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个人物颇有争议,很具奇幻色彩。在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我将会着重分享这个人物的故事,并仔细聊一下他在中国计量史上做出的贡献。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领导信箱 | 广告合作 | 组织机构